英国.立博(ladbrokes)集团官方网站
英国.立博(ladbrokes)集团官方网站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之国立博际法—

  立博本文整理自华政官网发布的公开信息,相关数据、信息以华政官方通知或实际情况为准,以下数据、信息可能更新不及时、不准确、仅供报考华政研究生的考生参考使用

  专业名称:国际法学专业介绍: 国际法学科包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航运法等方向。学院鼓励并为研究生提供各种机会赴国外知名大学学习深造和交流访问;每年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教授来校就国际法学科热点和前沿问题开设全英文课程或讲座;学院通过各类模拟法庭赛事,综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学院学生参加了十多种国内外高层次模拟法庭竞赛,多次获得冠军。学院在国内多家法院设有实习基地。积极鼓励硕、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法领域的全国性年会,鼓励硕、博士研究生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通过每年举办的“明珠之光”系列讲座、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开拓硕、博士研究生国际视野,点亮学术人生。

  杜涛,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国家安全法律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私法、中国对外关系法和国际经济制裁法,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教育部、司法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等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10多项,发表CSSCI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10多部;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浦江学者等人才计划。

  1990.9-1994.7武汉大学外语系;1996.9-1999.7武汉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1999.9-2002.7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2001.4-2002.4德国特里尔大学法学院中德联合培养博士生;2008.4-2009.9德国汉堡马克斯普朗克国际私法研究所洪堡学者。

  2002.7-2014.2复旦大学法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2014.2-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党委书记、院长;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关系法律体系构建研究(19ZDA167);

  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我国应对美国长臂管辖权的法律机制研究(19AFX025)

  1.《互惠原则与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1期;

  3.《全球化时代的民法典:超越属地主义》,《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2期;

  5.《美国最高法院关于外国法的大辩论及其启示》,《美国研究》2010年第3期;

  6.《从“法律冲突”到“法律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国际私法的价值重构》,《当代法学》2019年第3期;

  7.《论垄断跨国民事诉讼中域外管辖权和域外适用问题的区分》,《国际经济法学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019年第1期;

  8.《国际私法国际前沿年度报告(2018-2019)》,《国际法研究》2020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9.《境外诉讼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冲突法问题》,《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2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4.《国际私法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2018年第二版;

  5.《国际私法国际前沿年度报告(2011-2016)》,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6.《国际经济制裁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2022年第二版;

  7.《反思经济制裁》(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2018年第二版。

  戴艺晗,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澳门大学国际商法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法学硕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学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17、2018年曾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短期学习。研究领域:国际贸易法、数字贸易法;出版英文专著Cross-BorderDataTransfersRegulationsintheContextofInternationalTradeLaw:APRCPerspective(Springer2021),在《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学刊》“JournalofDataProtectionandPrivacy”等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多篇独著论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项。并曾于新加坡管理大学举办的Works-In-ProgressConferenceIPSCHOLARSAsia2017、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HongKongLawResearchPostgraduateSymposium、澳门大学举办的GlobalGovernanceandInnovation:LawandScienceFiction以及北京大学举办的知识产权和科技高层论坛暨博士生论坛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研究成果。

  本科生:《国际贸易法》(全英文)、《国际法治与中国外交》、《国际商法》(全英文)、《国际经济法》(英汉双语)

  1.戴艺晗,《国际贸易法视域下的人工智能规制-以WTO规则为视角》,《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第25卷(02),122-136(CSSCI);

  2.戴艺晗,《WTO数字贸易政策与区域主义多边化进程》,《国际贸易》,2021年(11),第15-23页(CSSCI);

  3.戴艺晗,《贸易数字化与监管碎片化:国际贸易制度框架下跨境数据流动治理的挑战与应对》,《国际经济法学刊》,2021年(1),第1-13页(CSSCI);

  4.戴艺晗,《数据保护的社会维度-从美国、欧盟数据监管模式展开》,《情报杂志》,2021年40(5),第118-124页(CSSCI);

  5.戴艺晗,《预测算法与社会公平-以“机会信息”访问为视角》,《图书情报知识》,2022年(3),116-124(CSSCI);

  7.戴艺晗,《数据保护的社会维度》,《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年(02),第94-100+106页(CSSCI);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9批面上资助国际贸易背景下跨境数据流动治理的挑战与应对-中国话语权视角

  马得懿,法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经天学者”A岗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学会海洋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航运法、国际海洋法以及国际法理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先后承担司法部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法学会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政策咨询项目、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40余项课题研究项目,发表CSSCI论文40余篇,发表SSCI和SCI论文5篇,出版著作7部;曾获省部级哲社成果奖,2014年入选辽宁省杰出青年法学家。

  (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0批面上资助一等“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属法律问题研究”(2011M500038);

  (2)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属的理论与实践探讨”(12YJA820047);(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研究”(12BFX130);

  (4)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国际航运中心专项“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线)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半闭海视角下海洋划界“特殊情况”研究”(16SFB1007);

  (6)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美国航行自由计划的国际法研判与韬略应对”(CLS(2017)D174);

  (7)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国际航运中心专项“2020年以后上海深化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突破要点研究”(2019-U-A05);

  (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军民融合战略下海上通道安全法治保障研究”(18ZDA155);

  (1)《海洋航行自由的体系化解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7期;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83条交换意见义务:问题与检视》,《政治与法律》2018年第4期;

  (3)《公海元叙事与公海保护区的构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5)《海洋命运共同体:历史性水域的国际法阐释与演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2)《海上货物运输法强制性体制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

  (4)《海洋航行自由的秩序与挑战:国际法视角的解读》,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版;

  (5)《直线基线规则研究:成案实践与法理》,上海远东出版社2021年12月版;

  王国华,女,法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天学者”特聘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法制保障研究”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海商法、国际私法、海事国际私法,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交通运输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课题等四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CS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海事国际私法研究》《国际海事公约国内实施问题研究》《国际海商法律问题研究》等专著,参编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国际私法》等著作多部。曾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2018)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08年获上海市人事局人才发展资金资助。

  1982.08--1986.07辽宁大学法律系法律专业本科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1987.08--1988.08西北政法学院法律助教进修班学员;1988.09--1991.01上海海运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1994.09--1997.07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私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1996.01--1997.01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资助,香港大学访问学者;2000.09--2001.09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05.03--2005.05赴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研究。

  1986.07--1997.08辽宁大学法律系教师;1997.08--2004.01辽宁大学法学院副教授;2004.01--2006.07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2006.07--2008.09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2008.09--2013.06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06--2013.07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兼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07--2014.04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兼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04--2016.07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07--2016.10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10--2018.10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10--2021.09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10--2022.01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02至今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长江海商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商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海事仲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航海学会海运法规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船东协会保险与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法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海商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海事海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首批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法律顾问、临港新片区法律服务中心理事会理事长、最高人民法院海事司法基地上海基地、浙江基地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等。同时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等仲裁机构仲裁员、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上海中夏律师事务所。

  1.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法制保障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国家级,2018。

  1.新时代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保障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国家级,2021;

  2.应对日本核污水排海、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研究,最高人民法院委托调研课题,省部级,2021;

  3.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法治建设研究,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全面依法治市调研课题,省部级,2021;

  4.上海加快打造数字政府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省部级,2021;

  5.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机制上海方案研究,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全面依法治市调研课题,省部级,2021;

  6.临港新片区工会联盟公益法律服务研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委托课题项目,局级,2021;

  7.海事争端预防与解决规则研究,上海明洲海事技术有限公司委托课题项目,2021;

  9.民法典时代中国航运保险发展方向,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委托课题项目,2020;

  10.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法律创新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20;

  11.上海母港邮轮公海航行疫情处置工作预案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调研课题,省部级,2020;

  12.《新加坡公约》与中国调解制度研究,上海市司法局专项课题,局级,2020;

  13.油品全产业链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专题研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委托课题项目,局级,2019;

  14.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航运法律服务能级提升工程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19;

  16.南沙综合行政执法制度优化课题研究,广东越海湾供应链研究院委托课题项目,2018;

  17.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原则和需要关注的问题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课题,省部级,2018;

  18.“一带一路”航运法律服务品牌建设路径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18;

  19.法律服务“上海品牌”打造研究,上海市司法局2018年重点调研课题,局级,2018;

  21.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问题研究,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委托课题项目,2018;

  22.我国海洋维权司法对策研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省部级,2017;

  23.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问题研究,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省部级,2017;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修改建议稿)审核研究,交通运输部项目,省部级,2017;

  25.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航运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完善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17;

  26.自贸区发展视角下国际海事司法中心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联动机制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16;

  27.舟山江海联运海事法律服务工作研究,舟山市贸促会委托科课题项目,2016;

  28.《海商法》修订重大制度研究,交通运输部法制司研究项目,省部级,2015;

  29.我国《海商法》修改之研究,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研究项目,省部级,2015;

  30.“一带一路”背景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司法保障问题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15;

  31.《航道法》新格局下航标发展战略及应对研究,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航标处委托课题项目,2015;

  32.中国海事仲裁年度报告(2014),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委托课题项目,2015;

  33.《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国内适用问题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14;

  34.建立邮轮承运纠纷与突发事件的响应机制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13;

  35.国际海事仲裁员大会专题研究,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委托课题项目,2013;

  36.船舶融资租赁格式合同起草,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委托课题项目,2013;

  37.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安全预警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委托课题项目,2012;

  38.国际航运纠纷中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实施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级,2011;

  39.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现代航运发展配套支持政策与法律适用完善问题,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11;

  40.国际航运纠纷中的法律适用规则完善问题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项目,局级,2011;

  41.上海港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执行标准研究,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项目,局级,2011;

  42.我国涉外海事法律适用规则完善问题研究——以《海商法》修改为视角,上海海事大学校基金项目,2011;

  43.供应链物流融资监管服务模式法律分析与风险管控研究,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委托课题项目,2009;

  45.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中的海商海事法律问题研究,上海市人事局项目,局级,2008;

  47.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的海商法律问题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省部级,2007;

  48.我国海事法律适用法与国际航运法律体系完善问题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局级,2007。

  1.反思与探索:海事判决承认与执行的国际统一机制,载《海洋法律与政策》2021年第3期;

  2.“涉外船舶融资租赁合同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载《中国海商法研究》(CSSCI)2020年第3期;

  3.“国际民商事管辖权冲突之法经济学分析”,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4.“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女性船员权益保障”,载《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0年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5.“司法护航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载《人民法院报》2020年1月8日第002版;

  6.“无人船碰撞相关的责任”,载《上海海事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19年第2期;

  7.“船舶融资租赁出租人之特殊风险研究——以船舶优先权风险为视角”,载《中国海商法研究》(CSSCI)2019年第2期;

  8.“无人货物运输船的法律冲突及协调”,载《中国航海》(中文核心、CSCD)2019年第1期;

  9.“21世纪海盗:无人船海上航行安全的法律滞碍”,载《中国海商法研究》(CSSCI)2018年第4期;

  10.“中国海事高级法院设立的困境与路径”,载《中国海商法研究》(CSSCI)2018年第1期;

  11.“《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涉他效力探赜:成因、影响与启示”,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12.“国际航运纠纷中法律适用问题的实证研究(1997-2016)”,载《武大国际法评论》(CSSCI)2017年第3期;

  13.“论我国海事诉讼管辖制度之完善——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相关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为切入点”,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7第2期;

  14.“中国海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完善之研究——《海商法》第十四章修改的必要性及具体建议”,载《中国海商法研究》(CSSCI)2016年第4期;

  15.“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海事法律冲突解决机制研究”,载《中国海商法研究》(CSSCI)2015年第2期;

  16.“新加坡海事劳工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载《上海海事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15年第2期;

  17.“《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国内适用问题研究”,载《中国海商法研究》(CSSCI)2013年第3期;

  18.“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现代航运发展配套支持政策及法律适用完善研究”,载《海律评论》,浦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19.“海事国际条约国内适用的途径研究”,载《海律评论》,浦江教育出版社2013版;

  20.“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实施对涉外海事关系法律适用原则的影响”,载《中国海商法研究》(CSSCI)2012年第4期;

  21.“涉外海事合同法律适用原则及发展”,载《上海海事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09年第2期;

  22.“海事国际公约在中国的适用原则”,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23.“涉外海事合同法律适用问题探析”,载《海律评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24.“论海事关系的法律适用规则”,载《海商法论丛》,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年版;

  25.“我国海事法律适用法立法问题研究”,载《海律评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26.“共同海损的法律适用规则”,载《中国海事审判年刊》,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版;

  27.“泰坦尼克案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载《现代法学》(CSSCI)2005年第4期;

  28.“BOT项目协议的法律适用”,载《法制与社会发展》(CSSCI)1999年第3期;

  29.“论海事的法律冲突”,载《法律科学》(CSSCI)199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1.“论海事国际私法的冲突原则及我国立法的有关规定”,载《武汉大学学报》(CSSCI)1995年第1期。

  袁发强,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商法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航空法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私法、国际商事仲裁、国际航运法,先后承担司法部、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等课题研究项目,发表CSSCI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5部,译著2部;主编教材6部,参编教材6部;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2015——2020)法学类排行榜。

  1983.9-1987.6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1987.9-1988.7司法部首届涉外律师培训班学习;1995.5-1996.6司法部公派英国伦敦大学,访学律师;1997.9.9-1999.6武汉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2002.9-2005.6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2010.8-2010.12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16.8-2017.2荷兰莱顿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1987.7-1999.8湖北省涉外海事律师事务所律师;1999.9-2002.6湖北天极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2005.7-2010.4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师、副教授;2010.5-2014.12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航运法律学院副教授、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2015.1-2020.12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2021.1——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编辑部副主编。

  2.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天津仲裁委员会、大连仲裁委员会、广州仲裁委员会立博、武汉仲裁委员会、南宁仲裁委员会等多家仲裁机构仲裁员。

  3.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商法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航空法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

  3、2013年外交部条法司委托研究课题《GPA协定与政府采购法制的区际协调》

  1、《法律选择标准的多样性及其价值伸张》,载《法律科学》2020年第4期;

  3、《“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国民商事争议解决机制构建》,载《求是学刊》2018年第5期;

  4、《国家管辖海域与司法管辖权的行使》,载《国际法研究》2017年第2期;

  5、《航行自由制度与中国的政策选择》,载《国际问题研究》2016年第3期(权威期刊);

  6、《论商事冲突法的价值选择与规范表现》,载《法学评论》2016年第5期;

  7、《国家安全视角下的航行自由》,载《法学研究》2015年第3期(权威期刊);

  8、《有利的法——实质正义追求的极端化》,载《现代法学》2015年第3期;

  9、《自贸区仲裁规则的冷静思考》,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10、《从契约到身份——国际航空旅客权益保护法律的演变》,载《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11、《我国国际私法中弱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反思与重构》,载《法商研究》2014年第6期;

  12、《法院地法适用的正当性证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13、《谨慎的迈进——中国对待鹿特丹规则的应有态度》,载《当代法学》2013年第4期;

  15、《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改进》,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16、《分割法:涉外侵权法律适用中的二元价值追求》,载《法律科学》2013年第1期;

  17、《美国冲突法革命的衰落与回归》,原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3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12年第3期全文转载。

  18、《论“二级识别”现象存在的客观性——以〈鹿特丹规则〉为视角》,载《法学家》2011年第1期;

  19、《基本法的解释与香港法院的司法管辖权——以刚过主权豁免案为例》,载《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3期;

  20、《海上货物运输实体法律统一化的冷静思考》,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3、《人权保护与现代家庭关系中的国际私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4、《宪法与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协调》,法律出版社2009年9月版;

  2、《中国商事仲裁机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

  1、论文《国家安全视角下的航行自由》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2、专著《宪法与我国区际法律冲突协调》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3、主编教材《国际商事仲裁(双语)》获2012年上海市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张泽平,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仲裁委员会、深圳国际仲裁院等仲裁机构仲裁员;曾任中国驻某国大使馆外交官;曾在美国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和纽约大学访学。主要从事国际税法和国际经济法的教学与研究。主编和参编《国际税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等教材5部;出版专著和译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税务局委托项目等各类研究项目10余项;在《中国法学》、《现代法学》、《国际问题研究》、《税务研究》、《国际税收》等权威或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主讲的《国际税法》课程获批上海市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和上海市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邓子基国际税收论文大赛一等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提名奖等奖项。

  1、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税收行政合作机制研究(11YJC82017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2、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税收管辖权划分规则之重构研究(15BFX19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税收体系研究(20ZDA10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

  5、论国际税务合作机制的晚近发展《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

  7、BEPS行动计划对我国国内税收立法的影响及应对《国际税收》2015年第6期

  8、国际税基划分视野下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规则《现代法学》2016年第2期(第一作者)

  10、国际税收协定非歧视条款内涵之辨析《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11、税收确定性视野下支柱一争议预防与解决机制评析《国际税收》2021年第10期(第一作者)

  韩逸畴,华东政法大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法、国际公法和国际环境法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上海WTO法学会会员,《东方法学》编辑团队成员。担任《武汉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等刊物外审专家。出版专著2部。在《现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商研究》《清华法治论衡》《清华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篇左右。主持国家级课题一项,参与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国家课题和省部级课题。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多次获得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多篇专报获国家级领导和省部级政府部门的批示或采纳。入选2015年“中国法学高产作者”。2017年外交部访问学者。入选2021年度“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

  2003.10-2007.7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2007.9-2010.6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硕士研究生;2010.9-2013.6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博士研究生。

  2013.7-2015.7清华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2015.8-2018.8科学研究院、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2017.9-2017.12外交部访问学者;2018.7-2019.7国际法学院讲师;2019.7-国际法学院副教授;2022.1-研究生院副院长。

  主持2016年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中国遵守WTO不利裁决的策略及其对国家声誉的影响研究”

  1.《时间流逝对条约解释的影响——论条约演变解释的兴起、适用及其限制》,《现代法学》2015年第6期。

  3.《WTO“免费通行”现象研究》,《当代法学》201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1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4.《WTO争端解决机制及其对国家声誉的影响研究》,载《当代法学》2015年第2期。

  5.《再论WTO执行法律本质:遵守抑或再平衡》,载《现代法学》201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15年第5期全文转载)

  6.《退出,呼吁与国际法的演化和发展--基于阿尔伯特•赫希曼的理论视角》,《法律科学》201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7.《国际法中的“反事实推理”:作用与局限》,载《现代法学》2018年第1期。

  8.《中国遵守WTO不利裁决的策略及其对国家声誉的影响研究》,载《当代法学》2018年第6期。

  9.《从欧洲中心主义到全球文明——国际法中“文明标准”概念的起源、流变与现代性反思》,载《清华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社会科学报》2020年10月29日摘录;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21年第1期全文转载)

  10.《国际规则的“结构性挑战:以贸易协定中的安全例外规定为例》,载《当代法学》202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2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1.《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接高标准国际规则——重点、难点问题与解决路径》,载《经贸法律评论》2021年第4期。《新华文摘》2022年第1期摘录

  12.《论WTO权利保护规则的最佳设计——基于卡拉布雷西和梅拉米德理论框架的分析》,载《国际经济法学刊》2014年第21卷第2期。

  13.《论贸易政策灵活性机制在WTO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载《清华法治论衡》2014年第21辑。

  14.《再论WTO法中的有效违约理论》,载《国际经济法学刊》2014年第20卷第4期。

  15.《WTO中的“遵守-再平衡”论战之评述》,载《北大国际法与比较法评论》2015年第12卷(总第15期)。

  蒋圣力,国际法学博士,法律史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公法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法律文明史与国际法基础理论、外层空间法、国际军事法、国家安全法治。获聘华东政法大学“经天学者”青年学者;入选华东政法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名师推荐库。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空间法学会学术研究课题、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项目等课题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于SSCI、CSSCI来源期刊等刊物公开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法学)》全文转载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

  2008.09-2012.07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本科2012.09-2014.07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航运法律学院,硕士研究生(取得“硕博连读研究生”资格)2014.09-2017.07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博士研究生2015.06-2015.12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访问学者

  2017.07-2019.12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助理研究员2020.01-至今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讲师、副教授2020.10-至今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公法教研室主任2022.03-至今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1.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外层空间国际法治与中国的贡献”(项目批准号20YJC820021)

  2.中国空间法学会2018-2019年度学术研究课题“国家安全利益视角下外空军事化的国际法规制研究”、2019-2020年度学术研究课题“临近空间资产利益保障法律问题研究”、2020-2021年度学术研究课题“微小卫星星座空间交通管理机制研究”

  1.《论国际人道法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中的适用》,《西部法学评论》201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18年第8期全文转载

  2.《外空资源的法律性质与权利归属辨析——兼论外空资源开发、利用之国际法律机制的构建》,《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10期转摘

  (SSCI),vol.48,20194.《联合国大会决议法律效力问题重探——以外层空间国际法治实践为例》,《国际法研究》202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21年第3期全文转载

  5.《“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中国空间站建设国际合作研究》,《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21年第6期全文转载

  (SSCI),vol.57,20217.《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扩张及其因应:法理分析与价值研判》,《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22年第2期全文转载

  2.2020年首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演活动(经管法组)特等奖

  倪静,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先后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法学会、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市司法局等10余项课题研究项目,发表CSSCI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4部。

  2009.9至今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讲师、副教授2008.7-2011.3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

  1.《我国知识产权仲裁机制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刊载于《中国知识产权》总第148期,发表于2019年6月1日。

  2.《公共行政服务语境下版权纠纷调解机制的建设》,刊载于《知识产权》,2015年04期,发表于2015年4月25日;

  3.《论我国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完善——美、日、德三国制度比较及启示》,刊载于《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6期,发表于2013年6月15日;

  4.《论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反垄断规制的新思路——兼论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的完善》,刊载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发表于2013年6月10日;

  5.《论专利权有效性争议之可仲裁性》,刊载于《知识产权》,2013年03期,发表于2013年3月25日;

  6.《台湾专利无效宣告“双轨制”之相关问题及完善》,刊载于《台湾研究集刊》,2012年06期,发表于2012年12月15日;

  7.《仲裁解决知识产权争议之利弊探析——从仲裁的基本特征出发》,刊载于《知识产权》,2012年03期,发表时间:2012年3月25日;

  8.《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许可使用费决定机制检讨与改革》,刊载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2期,发表于2012年3月5日;

  9.《论知识产权有效性争议的可仲裁性——对公共政策理由的反思》,刊载于《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2期,发表于2012年2月15日;

  10.《论我国知识产权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构建》,刊载于《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12期,发表于2011年12月15日;

  11.《论专利纠纷的可仲裁性》,刊载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发表于2011年7月30日;

  12.《论我国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调解机制的完善》刊载于《法律适用》,2010年第9期,发表于2010年9月8日;

  13.《论知识产权争议ADR的功能_价值及模式》,刊载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第24卷第9期,发表于2010年9月20日;

  14.《法国预审法官制度存废之争》,刊载于《人民法院日报》,发表于2010年5月21日;

  15.《论法官对证据行使的释明权及其约束机制——以民事诉讼为考察范围》,刊载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1期,发表于2009年1月30日。

  1.《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20年8月1日出版;

  2.《知识产权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彭溆,法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经济法教研室主任,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WTO法律制度、国际经济争端解决。长期从事全英文教学。先后参加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等课题研究项目,出版专著并发表论文多篇。曾获上海市育才奖,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主要成员、上海市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上海市“国际仲裁专家库首批专家”。美国旧金山大学、威斯康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匈牙利国家行政大学、波兰雅盖隆大学客座教授。欧盟Erasmus+学者、英国志奋领学者。

  1998.7-至今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讲师、副教授;2003.3-2004.3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镇长助理(挂职)

  本科生:国际经济法(全英语)、国际商法(全英语)、国际商事合同法(全英语)、国际经济法案例研习(英汉双语)

  科研项目: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国败诉的原因及对策》,课题组成员

  代表性论文:“TheTradeand…Linkage”,载《当代国际法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代表性著作:专著《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的司法造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王国华,女,法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天学者”特聘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法制保障研究”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海商法、国际私法、海事国际私法,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交通运输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课题等四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CS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海事国际私法研究》《国际海事公约国内实施问题研究》《国际海商法律问题研究》等专著,参编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国际私法》等著作多部。曾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2018)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08年获上海市人事局人才发展资金资助。

  1982.08--1986.07辽宁大学法律系法律专业本科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1987.08--1988.08西北政法学院法律助教进修班学员;1988.09--1991.01上海海运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1994.09--1997.07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私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1996.01--1997.01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资助,香港大学访问学者;2000.09--2001.09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05.03--2005.05赴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研究。

  1986.07--1997.08辽宁大学法律系教师;1997.08--2004.01辽宁大学法学院副教授;2004.01--2006.07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2006.07--2008.09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2008.09--2013.06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06--2013.07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兼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07--2014.04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兼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04--2016.07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07--2016.10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10--2018.10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10--2021.09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10--2022.01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02至今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长江海商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商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海事仲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航海学会海运法规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船东协会保险与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法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海商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海事海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首批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法律顾问、临港新片区法律服务中心理事会理事长、最高人民法院海事司法基地上海基地、浙江基地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等。同时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等仲裁机构仲裁员、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上海中夏律师事务所。

  1.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法制保障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国家级,2018。

  1.新时代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保障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国家级,2021;

  2.应对日本核污水排海、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研究,最高人民法院委托调研课题,省部级,2021;

  3.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法治建设研究,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全面依法治市调研课题,省部级,2021;

  4.上海加快打造数字政府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省部级,2021;

  5.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机制上海方案研究,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全面依法治市调研课题,省部级,2021;

  6.临港新片区工会联盟公益法律服务研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委托课题项目,局级,2021;

  7.海事争端预防与解决规则研究,上海明洲海事技术有限公司委托课题项目,2021;

  9.民法典时代中国航运保险发展方向,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委托课题项目,2020;

  10.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法律创新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20;

  11.上海母港邮轮公海航行疫情处置工作预案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调研课题,省部级,2020;

  12.《新加坡公约》与中国调解制度研究,上海市司法局专项课题,局级,2020;

  13.油品全产业链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专题研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委托课题项目,局级,2019;

  14.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航运法律服务能级提升工程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19;

  16.南沙综合行政执法制度优化课题研究,广东越海湾供应链研究院委托课题项目,2018;

  17.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原则和需要关注的问题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课题,省部级,2018;

  18.“一带一路”航运法律服务品牌建设路径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18;

  19.法律服务“上海品牌”打造研究,上海市司法局2018年重点调研课题,局级,2018;

  21.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问题研究,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委托课题项目,2018;

  22.我国海洋维权司法对策研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省部级,2017;

  23.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问题研究,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省部级,2017;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修改建议稿)审核研究,交通运输部项目,省部级,2017;

  25.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航运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完善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17;

  26.自贸区发展视角下国际海事司法中心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联动机制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16;

  27.舟山江海联运海事法律服务工作研究,舟山市贸促会委托科课题项目,2016;

  28.《海商法》修订重大制度研究,交通运输部法制司研究项目,省部级,2015;

  29.我国《海商法》修改之研究,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研究项目,省部级,2015;

  30.“一带一路”背景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司法保障问题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15;

  31.《航道法》新格局下航标发展战略及应对研究,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航标处委托课题项目,2015;

  32.中国海事仲裁年度报告(2014),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委托课题项目,2015;

  33.《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国内适用问题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14;

  34.建立邮轮承运纠纷与突发事件的响应机制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13;

  35.国际海事仲裁员大会专题研究,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委托课题项目,2013;

  36.船舶融资租赁格式合同起草,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委托课题项目,2013;

  37.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安全预警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委托课题项目,2012;

  38.国际航运纠纷中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实施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级,2011;

  39.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现代航运发展配套支持政策与法律适用完善问题,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省部级,2011;

  40.国际航运纠纷中的法律适用规则完善问题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项目,局级,2011;

  41.上海港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执行标准研究,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项目,局级,2011;

  42.我国涉外海事法律适用规则完善问题研究——以《海商法》修改为视角,上海海事大学校基金项目,2011;

  43.供应链物流融资监管服务模式法律分析与风险管控研究,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委托课题项目,2009;

  45.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中的海商海事法律问题研究,上海市人事局项目,局级,2008;

  47.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的海商法律问题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省部级,2007;

  48.我国海事法律适用法与国际航运法律体系完善问题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局级,2007。

  1.反思与探索:海事判决承认与执行的国际统一机制,载《海洋法律与政策》2021年第3期;

  2.“涉外船舶融资租赁合同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载《中国海商法研究》(CSSCI)2020年第3期;

  3.“国际民商事管辖权冲突之法经济学分析”,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4.“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女性船员权益保障”,载《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0年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5.“司法护航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载《人民法院报》2020年1月8日第002版;

  6.“无人船碰撞相关的责任”,载《上海海事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19年第2期;

  7.“船舶融资租赁出租人之特殊风险研究——以船舶优先权风险为视角”,载《中国海商法研究》(CSSCI)2019年第2期;

  8.“无人货物运输船的法律冲突及协调”,载《中国航海》(中文核心、CSCD)2019年第1期;

  9.“21世纪海盗:无人船海上航行安全的法律滞碍”,载《中国海商法研究》(CSSCI)2018年第4期;

  10.“中国海事高级法院设立的困境与路径”,载《中国海商法研究》(CSSCI)2018年第1期;

  11.“《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涉他效力探赜:成因、影响与启示”,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12.“国际航运纠纷中法律适用问题的实证研究(1997-2016)”,载《武大国际法评论》(CSSCI)2017年第3期;

  13.“论我国海事诉讼管辖制度之完善——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相关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为切入点”,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7第2期;

  14.“中国海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完善之研究——《海商法》第十四章修改的必要性及具体建议”,载《中国海商法研究》(CSSCI)2016年第4期;

  15.“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海事法律冲突解决机制研究”,载《中国海商法研究》(CSSCI)2015年第2期;

  16.“新加坡海事劳工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载《上海海事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15年第2期;

  17.“《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国内适用问题研究”,载《中国海商法研究》(CSSCI)2013年第3期;

  18.“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现代航运发展配套支持政策及法律适用完善研究”,载《海律评论》,浦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19.“海事国际条约国内适用的途径研究”,载《海律评论》,浦江教育出版社2013版;

  20.“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实施对涉外海事关系法律适用原则的影响”,载《中国海商法研究》(CSSCI)2012年第4期;

  21.“涉外海事合同法律适用原则及发展”,载《上海海事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09年第2期;

  22.“海事国际公约在中国的适用原则”,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23.“涉外海事合同法律适用问题探析”,载《海律评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24.“论海事关系的法律适用规则”,载《海商法论丛》,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年版;

  25.“我国海事法律适用法立法问题研究”,载《海律评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26.“共同海损的法律适用规则”,载《中国海事审判年刊》,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版;

  27.“泰坦尼克案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载《现代法学》(CSSCI)2005年第4期;

  28.“BOT项目协议的法律适用”,载《法制与社会发展》(CSSCI)1999年第3期;

  29.“论海事的法律冲突”,载《法律科学》(CSSCI)199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1.“论海事国际私法的冲突原则及我国立法的有关规定”,载《武汉大学学报》(CSSCI)1995年第1期。

  王秋雯,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L.M.(cumlaude,获HarlanFiskeStoneScholar学者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商法、航运法、国际法、竞争政策。曾在OceanandCoastalManagement、OceanDevelopmentandInternationalLaw、FrontiersinMarineScience、RegionalStudiesinMarineScience、《政治与法律》《法学杂志》《中国海商法研究》等SCI、S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国际航运反垄断法律规制研究》,合著《航行自由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合编《海商法双语教程》,合译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政府民主法治课题、上海市教委课题、上海市法学会课题等多项研究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法学会重点课题的研究。获得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优秀教材奖。担任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立博,SCI、SSCI国际期刊审稿人,仲裁员。海牙国际法学院、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联合国大学、马克斯普朗克比较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访问学者。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用事业公私合作中垄断问题的法律规制研究”(项目编号15CFX065);

  2.主持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公用事业公私合作的竞争促进”(项目编号CLS(2015)D094);

  3.主持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自由贸易协定国有企业规则的新发展”(项目编号CLS(2018)D161);

  4.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公用事业公私合作的竞争促进”(项目编号2016T90355);

  5.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自由贸易协定竞争中立规则的新发展:自贸区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挑战与因应”(2021BFX006);

  6.主持上海市法学会项目“我国航运市场竞争规则立法建构研究”(项目编号C-6901-13-015);

  7.主持上海市政府民主法治建设项目“海洋权益维护视角下我国海运竞争法律制度之完善”;

  8.主持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我国航运反垄断法律制度之立法建构”(项目编号14YS077);

  9.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我国海洋法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5ZDB178);

  10.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8AFX025);

  11.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公海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际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BFX206);

  1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条约解释的新趋势和中国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16CFX066);

  1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争端解决共生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7CFX082);

  14.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项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事法律制度国别研究”(项目编号19VJX064);

  15.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海洋航行自由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14YJA820030);

  16.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基本药物制度的衔接”(项目编号14YJC820044);

  17.参与中国法学会重点课题“中国参与国际海洋规则制定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LS(2015)ZDZX24);

  18.参与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中国在巴西投资法律风险防控”(项目编号CLS(2015)C68);

  19.参与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基本医疗服务法律保障研究”(项目编号CLS(2015)D135);

  20.参与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课题“劳动者过劳问题的法律治理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SFB5035);

  21.参与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2020年以后上海深化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突破要点研究”(项目编号2019-U-A05);

  22.参与上海市人大课题“地方人大主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与途径研究”;

  23.参与上海市交通委立法研究项目“《上海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立法研究”。

  3.《国际竞争规则重塑进程中的中国话语权构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年第4期,CSSCI;

  4.《一带一路背景下国有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法律挑战与中国对策》,《东南学术》2019年第4期,CSSCI;

  5.《公用事业公私合作模式中的限制竞争与规制对策》,《财经问题研究》2018年第12期,CSSCI;

  6.《区域主义路径下互联网贸易规则的新发展与中国对策》,《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CSSCI;

  7.《国有企业规则在区域贸易谈判平台中的新发展与中国对策》,《国际贸易》2018年第6期,CSSCI;

  8.《欧盟司法实践视角下海运业之竞争法律规制》,《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9.《航行自由与海洋资源开发的冲突与协调》,《国际论坛》2017年第4期,CSSCI;

  10.《海运市场竞争规制程序规则的构建与完善》,《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11.《不定期租船运输市场的竞争法律规制》,《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12.《国际航运服务贸易自由化下的海运业竞争规制新挑战》,《现代管理科学》2015年第2期,CSSCI扩;

  13.《国际航运企业与组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之竞争规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CSSCI扩;

  14.《论国际航运垄断协议之竞争规制》,《中国海商法研究》2014年第4期,CSSCI扩;

  15.《产业政策与竞争规制协调视野下的国际航运反垄断豁免理论反思》,《河北法学》2014年第11期,CSSCI扩;

  16.《鹿特丹规则承运人识别制度及其本土化反思》,《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CSSCI;

  17.《论我国航运反垄断规则之立法走向》,《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CSSCI;

  18.《欧美国际航运垄断协议规制制度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新视野》2012年第5期,CSSCI;

  19.《岛屿在海洋划界中的效力问题研究》,《太平洋学报》2012年第4期,CSSCI;

  20.《海商法的国际统一:从海商自体法到国际海商统一实体法》,《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2期,CSSCI;

  21.《船东可反驳的推定责任:鹿特丹规则承运人识别推定制度之考察》,《中国海商法研究》2011年第4期,CSSCI扩;

  22.《论海商法对于合同相对性的突破:以英国法为视角》,《法学杂志》2011年第1期,CSSCI;

  23.《对以民营化方式消除公用事业垄断问题之反思》,《河北法学》2011年第9期,CSSCI扩;

  24.《我国航运市场的垄断问题及其法律制度之构建》,《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CSSCI;

  25.《区别而论的责任体系:鹿特丹规则履约方制度的引入》,《中国海商法研究》2010年第4期,CSSCI扩;

  26.《论提单物权性:以提单属性上的物权与债权之争为切入点》,《河北法学》2010年第5期,CSSCI扩;

  27.《传染病犯罪因果关系认定的局限与突破》,《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1期,CSSCI。

  3.《海商法双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获上海市优秀教材奖。

  许凯,男,1983年出生,浙江杭州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私法学、民商法学。兼任华东政法大学民建经济社会法制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投资法研究中心副主任、自贸区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房地产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仲裁法研究会、互联网司法研究会、自贸区法治研究会理事,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民建一带一路专门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经济社会研究中心法治所副主任,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2021年入选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现已出版《侵权冲突法研究》《惩罚性赔偿的国际私法问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司法保障问题研究》等专著3部,译著《欧洲国际私法》,参编各类教材等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司法保障问题研究》以及其他省市级项目6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2015年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一等资助。在《政法论坛》《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浙江社会科学》《浙江学刊》《江西社会科学》《江海学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武大国际法评论》《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法律方法》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2012年博士毕业至今,在华东政法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评价,2020年获得华东政法大学“我心目中最佳教师”称号立博。作为一名派人士,多年来参政议政的成果获得国家级领导人批示的2项,上海市领导批示4项,被国家部委、民建中央以及上海市相关部门采纳的智库成果30余项,多次获得民建中央、民建上海市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获得民建中央“全国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之2019年期间,作为挂职干部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委会委员、审判员。

  科研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司法保障问题研究》等

  1、《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司法保障》,载《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2、《欧盟统一国际私法的经验与未来——“法律趋同化理论”的当代实践》,载《政法论坛》2022年第2期。

  3、《比较法视野下惩罚性赔偿的识别标准》,载《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

  4、《自由贸易港司法保障的理念定位》,载《人民法院报》2021年7月8日。

  5、《我国涉外协议离婚法律适用规则的规范修正与适法边界》,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

  代表性著作:专著《侵权冲突法研究》《惩罚性赔偿的国际私法问题》;编著《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司法保障问题研究》;译著《欧洲国际私法》。

  袁发强,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商法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航空法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私法、国际商事仲裁、国际航运法,先后承担司法部、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等课题研究项目,发表CSSCI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5部,译著2部;主编教材6部,参编教材6部;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2015——2020)法学类排行榜。

  1983.9-1987.6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1987.9-1988.7司法部首届涉外律师培训班学习;1995.5-1996.6司法部公派英国伦敦大学,访学律师;1997.9.9-1999.6武汉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2002.9-2005.6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2010.8-2010.12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16.8-2017.2荷兰莱顿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1987.7-1999.8湖北省涉外海事律师事务所律师;1999.9-2002.6湖北天极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2005.7-2010.4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师、副教授;2010.5-2014.12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航运法律学院副教授、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2015.1-2020.12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2021.1——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编辑部副主编。

  2.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天津仲裁委员会、大连仲裁委员会、广州仲裁委员会、武汉仲裁委员会、南宁仲裁委员会等多家仲裁机构仲裁员。

  3.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商法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航空法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

  3、2013年外交部条法司委托研究课题《GPA协定与政府采购法制的区际协调》

  1、《法律选择标准的多样性及其价值伸张》,载《法律科学》2020年第4期;

  3、《“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国民商事争议解决机制构建》,载《求是学刊》2018年第5期;

  4、《国家管辖海域与司法管辖权的行使》,载《国际法研究》2017年第2期;

  5、《航行自由制度与中国的政策选择》,载《国际问题研究》2016年第3期(权威期刊);

  6、《论商事冲突法的价值选择与规范表现》,载《法学评论》2016年第5期;

  7、《国家安全视角下的航行自由》,载《法学研究》2015年第3期(权威期刊);

  8、《有利的法——实质正义追求的极端化》,载《现代法学》2015年第3期;

  9、《自贸区仲裁规则的冷静思考》,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10、《从契约到身份——国际航空旅客权益保护法律的演变》,载《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11、《我国国际私法中弱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反思与重构》,载《法商研究》2014年第6期;

  12、《法院地法适用的正当性证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13、《谨慎的迈进——中国对待鹿特丹规则的应有态度》,载《当代法学》2013年第4期;

  15、《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改进》,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16、《分割法:涉外侵权法律适用中的二元价值追求》,载《法律科学》2013年第1期;

  17、《美国冲突法革命的衰落与回归》,原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3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12年第3期全文转载。

  18、《论“二级识别”现象存在的客观性——以〈鹿特丹规则〉为视角》,载《法学家》2011年第1期;

  19、《基本法的解释与香港法院的司法管辖权——以刚过主权豁免案为例》,载《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3期;

  20、《海上货物运输实体法律统一化的冷静思考》,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3、《人权保护与现代家庭关系中的国际私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4、《宪法与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协调》,法律出版社2009年9月版;

  2、《中国商事仲裁机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我要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