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旅途上的建筑漫步欧洲》,郭学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定价:56.00元
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门类都已为大众所熟悉,近些年,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渐渐走入了国人的视野。特别是随着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CCTV等建筑颇有争论的投标方案中标以及它们先后的落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建筑、欣赏建筑、谈论建筑。
日前,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了《旅途上的建筑漫步欧洲》一书,对渴求建筑知识的人来说,不啻为一场文化盛宴。欧洲建筑不但是建筑学的必修课程,更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传统在世界建筑艺术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没受过正规的建筑学教育,但他能成为一代世界大师,就与他年轻时有过欧洲的游学经历,受到了古典建筑的熏陶不无关系。
本书作者郭学明有着深厚的建筑学背景,由于工作需要在欧洲畅游多次,他在《旅途上的建筑漫步欧洲》一书中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辅以精美的图片,脉络清晰地阐明了欧洲经典建筑的艺术特征、技术特点和历史背景以及欧洲建筑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说看此书就等于重温一遍欧洲建筑史。全书共分50章,以欧洲建筑的发展为线索来阐述。欧洲建筑史发源于古希腊时期,以石头为材料,以柱式为要素。到了古罗马时期,罗马帝国把拱券及穹顶增加到建筑的结构中,建筑的功能也随之更加广泛,建筑的尺度也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其后的拜占庭艺术,将帆拱与穹隆进行结合,使建筑的穹顶坐落在鼓座之上,达到了更高的尺度,而后哥特式建筑的出现、新古典主义建筑的辉煌把欧洲建筑推向又一个高潮。最后作者以现代建筑的大幕在英国被一个花匠徐徐拉开为结束,展望了欧洲建筑的未来发展。
这本书虽是介绍建筑,但并未只限于建筑,而从宏观的历史、社会及政治经济学等角度出发,通过建筑看到文化,通过文化了解历史立博。每每谈及一个建筑,作者总是旁征博引,从历史说到政治,从商业说到艺术,与其说这本书谈的是欧洲建筑的历史和欧洲历史中的建筑,不如说是一个思想者在用历史的眼光对欧洲建筑作出的人文解读。也可以说,这本书是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欧洲文化史。
综观全书,作者所介绍的建筑绝大部分是欧洲古代的经典建筑。帕特农神庙、巴黎圣母院、圣马可广场建筑群等,他们历经数百数千年风采依旧,在建筑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显出其经典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作者详细描述了这些建筑的建设过程,前人对建筑的虔诚、热情和执著尤其让人感慨,这一点单从建筑建设周期上就可以体会到。巴黎圣母院的建设用了182年;圣彼得大教堂的建成也历经160余年,而且先后由12位建筑大师主持工程,包括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科隆大教堂更是历时600余年,相当于自我国的宋代开工至清朝晚期竣工;还有斯特拉斯堡圣母院历时263年这么长的工期对于投资、设计和施工者来说都是残酷的。因为一代一代的投资者、中早期的建设者们都注定看不到自己所倾注毕生心血的建筑的最后辉煌。但是,他们宁可慢一点、费一点也要把最精美最辉煌的建筑献给上帝、留给后人。他们用虔诚之心、血汗之躯、超人之智慧、无功利之心态造就了人类的经典。
相对而言,今日之建筑,由于政治稳定、生产力提高,建筑建设周期大大缩短,建设能力大大增强,但人们对待建筑的态度却似乎发生了变化。近几年,我国有一批重要顶级公建相继落成,这些建筑都具有标志性,都斥巨资,都应用了先进技术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其建设难度之大、建设速度之快令世界惊叹,但这些建筑能否都具有恒久的艺术价值,似乎还需要时间去检验。前不久,某电视节目对新评出的北京十大新建筑(包括国图二期、鸟巢、水立方、T3航站楼、国家大剧院等)进行讨论,最后让观众预测其中能成为未来20年或百年后的经典建筑。结果出人意料,观众和专家除认可鸟巢外,对其他建筑都不抱太多期望。
现代建筑能成为经典的似乎很少。当然有很多原因,但不得不承认现代建筑的急功近利让建筑的发展颇为短视。在市场逻辑运作下,建筑成了一种利益的诉求,变为各方逐利的工具而失去了她本该具有的意义。城市化进程中,过分追求效率,留给设计和建造的时间必然大大缩短。于是,当今很少有人能像古人那样追求理想主义的精神与价值。而建筑设计理念、流派、风格等又层出不穷,如时装一样快速更迭,建筑文化也成了消费式的快餐文化。
作者在书中介绍的欧洲现代建筑并不多,但他在讲到巴黎卢浮宫时说了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法国卢浮宫需要扩建,法国文化部长埃米勒走访了世界15个大博物馆征询意见后邀请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参加投标,但贝聿铭拒绝了。后来法国的密特朗总统亲板这个项目不招标而定为贝聿铭设计,最终就有了那个著名的玻璃金字塔。贝聿铭为什么要拒绝?在作者看来,是因为任何一个艺术珍品都是深思熟虑和灵感迸发的结果立博,一个匆匆忙忙的投标方案,一个在不确定状态下的思考,是不可能设计出伟大作品的。这或许能给发展现代建筑带来一些启示。
如何面对纷繁芜杂的现代建筑,这本书告诉我们,只有把建筑放在宏观的大历史背景下,而非限于建筑美学的考究,才能真正读懂她;也只有把她放在历史、时代、地域特色之中立博,除却逐利的浮躁心态,才能设计出、建造出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