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科技创新如何持续发力?长三角三省一市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在近日举办的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大会暨长三角建设科技发展论坛上,可以收获答案。
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住建部门共同发布《长三角建设科技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倡议书》,将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人居环境。
《倡议书》明确,将共同聚焦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基础设施与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传承、地下空间开发与资源利用、城市安全韧性发展、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等领域,加强重点项目联合攻关,加快既有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
以企业为主导立博,以重点科研项目为载体、以科研平台为支撑,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研项目,完善揭榜挂帅等重大科研攻关制度。打造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高层次科研平台。
进一步放大长三角跨区域共建共享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协同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共同推动区域内行业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推广、新标准制定、新业态发展,加快推进区域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依托世界城市日立博、进博会等国际平台,建立科技交流新窗口,打造开放合作新载体,营造创新发展新生态。
近年来,上海已涌现一批富有原创性、引领性的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比如在绿色低碳领域,建筑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一大会址·新天地碳中和示范区暨零碳建筑科技示范工程,推动建立了夏热冬冷地区适宜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逐步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和评价体系。
在城市更新领域,完成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第二立面’保护性更新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攻克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和地下空间扩容等系列关键技术,通过科技示范工程应用,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后续上海更大规模的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奠定基础。
在地下空间开发方面,开展数字盾构自主掘进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揭榜挂帅等各类系列科研项目,积极推进无人盾构挖掘技术等地下空间建设技术。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谋划深层地下工程综合性试验基地建设,实施深层地下工程综合性试验基地专项可行性研究。
在相关论坛上,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胡广杰作主题报告时表示,对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上海建设领域将以优化科技项目体系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前沿布局,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加快形成领域全链条科研管理体系;以科技项目实施为牵引,进一步加强行业内、外科技资源整合,提升各类科创平台建设,推进政、产、学、研多元主体能级提升和紧密联动;以机制改革优化为契机,聚焦科技创新的改革工作和重要任务,当好开路先锋,力争涌现更多科技创新的技术亮点、工程标杆和企业典范。
‘无废’不是城市不产生固废,而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固废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理念。上海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曙杰作专题报告时表示,城投集团正在全力推进上海无废城市相关建设任务,未来将通过焚烧厂技改、湿垃圾项目建设、建筑垃圾运营优化,危废再生能力提升等,全面夯实上海无废城市的硬件基础。到2025年,打造国内唯一位于城市中心的绿色焚烧项目,提升湿垃圾能力90%、装修垃圾能力25%、危废能力30%,实现小型医疗机构收运最后一公里全覆盖立博。
在发布和揭牌环节,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与同济大学签订科创合作协议,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与上海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启动暨上海大学上海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揭牌,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与上海建工、隧道股份、华建集团、中建八局签订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协议,发布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十四五重点科研项目(第二批),发布上海市建设领域十四五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目录(第二批),李亚明、丁洁民大师专家工作室揭牌,发布长三角建设科技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倡议书。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城市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一批共14项关键技术启动研发攻关。上海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发布的十四五重点科研项目(2023批次)包括基于数字技术的历史街区风貌要素保护与传承技术研究全国重点工业遗存优秀历史建筑群保护修缮与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北外滩480新地标超高层项目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本市智慧社区与智慧楼宇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