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立博(ladbrokes)集团官方网站
英国.立博(ladbrokes)集团官方网站

重庆又出神仙房了105 ㎡居立博然藏了3个花园!

  立博小三居,105㎡竟然有三个大花园,一个花园养热带植物、挂灯笼,一个花园里挖水塘养鱼,一个花园引得鸟儿纷纷来筑巢!

  这个小三居的主人名叫程程,是一个设计师,两年前她为家人设计了这个家,祖孙三代同住。

  我叫程程,是朵墨设计的创始人,从事设计已经19年,一直以来帮别人设计房子,让我想有机会也给家人设计一个家:一个能住进我们全家人的家 。

  我出生那年,老天爷把我安插在一个名叫吴市的可爱小镇,那里民风淳朴。长大以后搬到了重庆市里,就一直希望有一个家,能唤起一些儿时的记忆。

  当初看上这套房子的原因,是它有很多露台。因为是自己家,设计就比较随心,也没有动用过多的技巧,只想回归最初的质朴。

  最初的心心念来自小时候外婆家屋后是一片竹林,在进入竹林之前,要爬一段石梯。

  梯步左边种满粉籽花、菊花、还有鸢尾,右边是人工凿出的水凼,山上的泉水会顺着竹水渠引下来,夏天在这里洗脚,最为清凉。

  这些存在记忆里的片段成了我现在家的底片,最后“洗”出了三个花园:入户花园、露台花园、屋顶花园。

  大门进来是一个入户花园,我执意没有包进室内,就像童年记忆里的那片有光斑的“竹林”,给人一种回归自然、隔绝城市的舒心感。

  花园棚顶做了钢架结构,一方面可以用来挂灯笼、吊干花,一方面也能适应一些藤蔓植物的生长习性。

  一尘不染不是我家的风格,那些孩子们出门便携可取的运动器材,大人买菜的小推车,还有父母积攒的塑料袋,都有它们该呆的地方,不掩饰,不躲藏,无惧真实的日常。

  进入室内,公区原本是一个客餐相连的常规格局,本意是想让公区以阳光房为中心,将原来的老人房与客厅一角进行了对调。

  没想到整个公区的动线形成了一个十字过道,分别是这个房子的最长轴线,从而视觉上放大空间。

  老人房也更为僻静,与主卧和儿童房中间隔着走廊和起居室,晚上睡觉不受我们的生活习惯所扰。

  平时弟弟会在地毯上玩玩具,哥哥在沙发上看书,我则在一旁追剧,一家人相处的温暖抵消了相互影响的喧嚣。

  从门口望向起居室。装修时特意衔接了一截悬浮的凹墙,用来放电视,框架整体固定在天花板上,悬浮的设计增加轻盈感,避免过道太过压抑。

  起居室满满都是书架,还收藏着一堆从世界各地搬回家的宝贝,有从贵州苗寨背回来的牛头骨、泰国的手工织布、法国拉姆雷特修道院的麦穗标本......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有一段与生活、与自己有关的故事。

  书架上大多是哲学、艺术、文学、建筑方面的书,不为风雅,只为撬开好奇的世界。我看书速度尤其慢,也是在步入30以后,才懂得阅读的乐趣。

  令我欣慰的是,两个孩子尤其爱看书,特别是哥哥,每年生日、节日的礼物都要书,现在弟弟也知道搭着墙边的小梯子选书。

  绕过起居室向左走,是原来封闭的厨房,由于面积太小,被改成了储藏间,门口的走廊也没有浪费,正面定制了柜子,侧面留了一处凹墙,用来放冰箱。

  厨房挪出来以后,和餐厅整合在一起,做成了开放式,油烟问题大可不必担心,到了饭点,那些勾起肚子里馋虫的是菜香,才不是油烟!

  厨房是我老公的地盘,他是那种拒绝不方便,半点不将就的人,“顺手好用、好做清洁,储存合理”是他对厨房的三大要求。

  为了防油污,厨房连同灶台边的墙柱,全部贴了白色面包砖,常用的厨具统统上墙,随手取用,能有效的解放台面空间。

  定制橱柜时,根据洗、切、炒的动线,选择了L型布局,装进了烤箱、油烟机、微波炉、陶瓷大单槽以及洗碗机,一点也不拥挤。

  每天午后,整个厨房都会覆盖在阳光之下,所以窗户选择了有色玻璃,美化光线。

  侧面的白色柜子,主要服务于餐厅,囤放各种纸巾和一些常用工具,柜门防止落灰,层架方便拿取。

  厨房的一角,还有一个蓝色的宜家置物架,主要用来存放葱姜蒜小米辣、以及不放进冰箱保存的蔬菜。

  沿着走廊向右拾阶而上,是一家人最喜欢的阳光房,无论是在晨曦中,还是月色下,甚至是雨天立博,感觉都妙不可言。

  这里原来是露台,也是我买这房子的主要原因,原露台有9㎡,我将它分成两半,一半在室内作为阳光房,一半在室外做了鱼池和花园。

  关于阳光房,市场上无外乎就是木结构和钢结构两种,为了满足对大自然的充分想象,我选择搭建一个玻璃小木屋。

  木结构的价格不太友好,这4㎡报价接近7万。为了省钱,我从木材市场拉了十几根杉木,加上运费和加工费,才980元,玻璃也是找厂家定制的,7000元拿下,再加上人工辅材,一共1万5立博。

  重庆闷热的夏天,阳光房处理不好就会成灾,我们选用了大面积的low-E玻璃(低辐射玻璃),隔热保温非常给力,就连通往阳光房的钢制踏步也是冬暖夏凉的。

  再加上屋内隔断少,有穿堂风,热空气会乖乖往上走,顺着阳光房两侧的百叶窗自动排出,不开空调,依然凉风习习。

  三角形的木梁除了承重,也是我晾干艾草、紫苏的好地方。此外,还挂着去年中秋我和孩子们涂鸦的亲子灯笼。

  阳光房的地面,抬高了900mm,做了地台+升降桌,叠加了办公功能,因为地台够深,储藏的都是行李箱、不同季节的地毯、大画框、还有孩子们的玩具。

  阳光房的侧面做了两个1.65m长 x 2.48m高储物架,这里是植物的温室,冬天扦插的绣球花,怕冷的心叶榕,喜阴的千叶兰都放在这里,长势喜人。

  鱼池与室内窗户开启的高度,是人看鱼的最佳角度,不用埋头,路过余光也能瞟见水里嬉戏的鱼儿,喂食和打捞树叶也很方便。

  鱼池下面避免漏水不殃及楼下,特地悬空隔了现浇板,下面的空间正好可以堆放壁炉用的柴火,方便拿取。

  偶尔还会烤些土豆,红薯什么的,看着孩子们争前恐后地吃,莫名多了一种野餐的喜悦。

  2017年,我去到芬兰建筑师阿尔托的故居,屋内的壁炉与楼梯的关系如出一辙,甚至他的客厅同样也挂了一个考尔德的动态雕塑,这样隔空对话般的巧合让我欣喜不已。

  屋顶花园从光秃秃的一片长成现在的郁郁葱葱,经历了2年,我也通过自身实践成长为一枚花园小能手。

  最初我只做了简单划分,中间用钢结构搭建凉亭,两边种植,从如何种活到如何种好,学习如何修剪、抹芽、打顶到布置动线功能。

  然后根据不同植物习性,选择半阴还是全阳,有顶的地方留给那些夏天不能暴晒、梅雨季怕涝的植物。

  金银花和大牵牛爬上了棚顶,过滤了阳光。花园也开始利用起来立博,烤肉、乘凉... 孩子们也有了新的乐趣,观察动植物。

  一天,我发现窗外总是有两只鸟定时定点飞进花丛。趁它们不在,我扒开金银花丛,竟然是一颗蓝色鸟蛋。

  这样突然的惊喜不断,比如,鱼儿们又生宝宝了;孩子们种的苹果种子长出的新芽,每一个破土而出的生命,枯枝上顽强的嫩芽,都让我感动。

  我喜欢的卧室要像幻想中天堂,白色的地,白色的墙,最好除了床,什么都没有。

  年纪大了,最怕记性差,于是贴一些便签在我每天会驻足的地方,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前,刷牙时会瞟上一眼。

  30岁以后,我就省略了繁复的保养和化妆步骤,皮肤反而比以前好,后来索性剃了长发,为了找到了比普世的美更重要的东西,人生太短,我只能抓重点。

  卫生间里只有如厕和淋浴功能,也是简简单单的白色,做了阶梯式的干湿分离,淋浴区挖了好几个凹槽,用来放洗浴用品。

  最后我想说其实搭建阳光房,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更舒心的画画。最近几年,我把人生的重心慢慢往画画上移。

  我一直想画出真正的自己,像达芬奇一样细细解剖,学着伦勃朗画自己,皮肉很熟悉,那灵魂呢?

  我的两个儿子和屋顶花园,也是画画的素材来源。小孩子的心有斩妖除魔的能力,你瞧我之前这一身的“戾气”,真的就可以被洗涤干净,柔软感性。

  “这就是我的家,这就是我生活最原本的样子!没有昂贵的名牌家具,也没有名家的收藏,到处散落着我们的心爱之物,人与物,彼此关照,简单又没有负担,只为享受当下最美的时光。”